实验室废水处理的具体步骤与方法都有哪些?
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实验室,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过程中,难免会产生废水,这些废水如果不得处理,则会对环境和人员安全构成极大威胁。那么实验室废水要如何进行处理呢?下面就带大家逐一解答。
一、实验室废水处理前的环境铺垫
在废水处理之前,需要对实验室环境进行评估,包括对实验室废水排放管道进行查看,测量废水的PH值、COD值、总磷总氮含量、有机物等化学参数,以及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,综合评估出实验室废水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,以便为后续的处理提供准确的基本数据。
二、实验室废水预处理
针对不同的实验室废水特性,可以采用多种预处理措施。生化池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手段,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和微生物生物方法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、氮、磷等废物,并达到COD值、总磷总氮、PH值等达标条件。同时,也可以采用物理处理、化学处理等其他手段,具体应根据废水特性综合考虑选择。
三、实验室废水深度处理
实验室废水经过预处理之后,仍然存在着较高的致污物含量,需要进行深度处理。反渗透膜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处理方案,该方法是将污水通过高压作用压力,逆向渗透进入半透膜,从而分离出废水中剩余的含有大分子物质或离子的液体。除反渗透膜法外,还有电解技术处理、生物降解处理等方法。
四、实验室废水后处理
实验室废水处理后,仍然需要进行后处理,以达到相关标准。在后处理中,可以采用一些流程,如氧化反应、微生物诱导、水解反应等,以去除废水中存在的有害成分和微生物。
实验室废水处理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的过程,具体措施和方法也应根据废水特性的不同来选择。而实验室科研工作者也应该始终牢记环保理念,加强实验室废水治理的同时,不断提高环保意识,共同营造一个绿色的实验室环境。